电子标签分类一共有几类呀?分别叫什么呀?

有很多种不同的分法,比如按按工作频率分类可分低、中、超高频等电子标签,按电能消耗分类有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按存储器类型可分为只读和可读写两类,按应用分类可分为 1、物流标签 主要应用在物流运输、物流仓储管理及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等。
2、图书标签 主要应用在图书馆管理、图书发行管理等方面3、抗金属标签 主要应用在办公设备管理,企业资产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其他标签还有服装标签、洗衣标签、牧畜管理标签、医疗标签、安防防盗标签、轮胎管理标签、超市零售标签等,随着电子标签技术提供,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各行各业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资料来源:http://ke.soso.com/v9875655.htm?pid=ke.box

电子标签的种类

一.根据标签的供电形式分类依据射频标签工作所需能量的供给方式,可以将RFID系统分为:有源、无源和半有源系统。
二.根据标签的数据调制方式分类标签的数据调制方式即标签是通过何种形式方法与读头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据此RFID可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和半主动式。
三.根据工作频率分类 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即为读头发送无线信号时所用的频率,一般可以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
四.根据标签的可读性分类射频标签内部使用的存储器类型不一样,可以分为可读写卡(RW),一次写入多次读出卡(WORM)和只读卡(RO),只读卡标签内一般只有只读存储器(ROM)和随即存储器(RAM)和缓冲存储器,而可读写卡一般还有非活动可编程记忆存储器。
这种存储器除了存储数据功能外,还具有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多次写入数据的功能。
五.根据RFID系统标签和读头之间的通信工作时序分类时序指的是读头和标签的工作次序问题,即是读头主动唤醒标签(RTF,Reader Talk First)还是标签首先自报家门(TTF,Tag Talk First)的方式。
一般来说,无源标签一般是TTF方式,TTF系统通信协议比较简单,防冲撞能力更强,速度更快。
不同标准不同要求下根据分类依据不一样,RFID系统的叫法不一样,看过本文你是否明白了些,

电子标签是怎样分类的?

中国·创羿总结电子标签的分类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也就是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不仅决定着射频识别系统工作原理(电感耦合还是电磁耦合)、识别距离,还决定着电子标签及读写器实现的难易程度和设备的成本。
工作在不同频段或频点上的电子标签具有不同的特点。
射频识别应用占据的频段或频点在国际上有公认的划分,即位于ISM波段之中。
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13.56MHz,27.12MHz,433MHz,902~928MHz,2.45GHz,5.8GHz等。
1.低频段电子标签 低频段电子标签,简称为低频标签,其工作频率范围为30kHz ~ 300kHz。
典型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也有接近的其他频率,如TI使用134.2KHz)。
低频标签一般为无源标签,其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阅读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
低频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送数据时,低频标签需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
低频标签的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1米。
低频标签的典型应用有:动物识别、容器识别、工具识别、电子闭锁防盗(带有内置应答器的汽车钥匙)等。
与低频标签相关的国际标准有:ISO11784/11785(用于动物识别)、ISO18000-2(125-135 kHz)。
低频标签有多种外观形式,应用于动物识别的低频标签外观有:项圈式、耳牌式、注射式、药丸式等。
典型应用的动物有牛、信鸽等。
低频标签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标签芯片一般采用普通的CMOS工艺,具有省电、廉价的特点;工作频率不受无线电频率管制约束;可以穿透水、有机组织、木材等;非常适合近距离的、低速度的、数据量要求较少的识别应用(例如:动物识别)等。
低频标签的劣势主要体现在:标签存贮数据量较少;只能适合低速、近距离识别应用;与高频标签相比:标签天线匝数更多,成本更高一些;2.中高频段电子标签 中高频段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一般为3MHz ~ 30MHz。
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
该频段的电子标签,从射频识别应用角度来说,因其工作原理与低频标签完全相同,即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 所以宜将其归为低频标签类中。
另一方面,根据无线电频率的一般划分,其工作频段又称为高频,所以也常将其称为高频标签。
高频电子标签一般也采用无源方式,其工作能量同低频标签一样,也是通过电感(磁)耦合方式从阅读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
标签与阅读器进行数据交换时,标签必须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
中频标签的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也小于1米(最大读取距离为1.5米)。
高频标签由于可方便地做成卡状,典型应用包括:电子车票、电子身份证、电子闭锁防盗(电子遥控门锁控制器)等。
相关的国际标准有:ISO14443、ISO15693、ISO18000-3(13.56MHz)等。
高频标准的基本特点与低频标准相似,由于其工作频率的提高,可以选用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电子标签天线设计相对简单,标签一般制成标准卡片形状。
3.超高频与微波标签 超高频与微波频段的电子标签,简称为微波电子标签,其典型工作频率为:433.92MHz,862(902)~928MHz,2.45GHz,5.8GHz。
微波电子标签可分为有源标签与无源标签两类。
工作时,电子标签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场的远区场内,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耦合方式为电磁耦合方式。
阅读器天线辐射场为无源标签提供射频能量,将有源标签唤醒。
相应的射频识别系统阅读距离一般大于1m,典型情况为4~7m,最大可达10m以上。
阅读器天线一般均为定向天线,只有在阅读器天线定向波束范围内的电子标签可被读/写。
由于阅读距离的增加,应用中有可能在阅读区域中同时出现多个电子标签的情况,从而提出了多标签同时读取的需求,进而这种需求发展成为一种潮流。
目前,先进的射频识别系统均将多标签识读问题作为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以目前技术水平来说,无源微波电子标签比较成功产品相对集中在902~928MHz工作频段上。
2.45GHz和5.8GHz射频识别系统多以半无源微波电子标签产品面世。
半无源标签一般采用钮扣电池供电,具有较远的阅读距离。
微波电子标签的典型特点主要集中在是否无源、无线读写距离、是否支持多标签读写、是否适合高速识别应用,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容限,电子标签及读写器的价格等方面。
对于可无线写的电子标签而言,通常情况下,写入距离要小于识读距离,其原因在于写入要求更大的能量。
微波电子标签的数据存贮容量一般限定在2Kbits以内,再大的存贮容量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从技术及应用的角度来说,微波电子标签并不适合作为大量数据的载体,其主要功能在于标识物品并完成无接触的识别过程。
典型的数据容量指标有:1Kbits,128Bits,64Bits等。
由Auto-ID Center制定的产品电子代码EPC的容量为:90Bits。
微波电子标签的典型应用包括:移动车辆识别、电子身份证、仓储物流应用、电子闭锁防盗(电子遥控门锁控制器)等。
相关的国际标准有:ISO10374,ISO18000-4(2.45GHz)、-5(5.8GHz)、-6(860-930 MHz)、-7(433.92 MHz),ANSI NCITS256-1999等。

最后修改日期: 2021年11月3日

作者

留言

撰写回覆或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